时间:2019-05-23 来源:国能日新
1月9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我们看到国家对新能源平价和低价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对其所发电量要求保障全额上网,存在弃风弃光情况可以将所发电量核定为可转让的优先发电计划并进行全国范围内交易,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展电力交易。近期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征求对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也明确说明优先推进平价上网项目建设。可见,未来平价项目将会逐步取代补贴项目,大大缓解补贴压力,势必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和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很多自然资源丰富、消纳能力较好的地区已具备平价上网的能力,加之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能源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市场化竞争当中,通过市场竞争可以实现优先消纳,促进弃电量与弃电率“双降”。因此要逐步推动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并随着省间输电通道的建设,进一步打破省间壁垒,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交易和优化配置,提高各地区接纳新能源的积极性。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巨大利好,但也不得不面临着巨大挑战。
从长期处于计划模式到发用电计划放开,从由政府定价、定量到竞价,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业务由于市场化交易而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他们需要依靠自身营销能力寻找客户,需要建立较强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具体如何参加、不同种类的交易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分配产生的电量等均需要进行决策。而且,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新能源发电企业在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跨区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方面没有技术可依,在报价、报量方面没有技术支撑等仍是困扰新能源发电企业开展市场化交易的关键性问题。
1、交易量价无依据
在现有交易体制下,中长期、辅助服务等大多在多月前开展,现货市场由日前交易和实时平衡构成,这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不但要精准预测电力曲线,也要按照市场供需预期合理报价方能盈利。参与市场化交易后,对出力的精准预测是最为关键得一环。目前新能源发电企业对自身中长期、长期发电能力预测不够准确,短期日前、日内功率预测精度达不到,而且没有一个整体的收益模型,对各交易品种占比、可竞电量把握不准,交易价格无依据。
2、工作流程不规范
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的品种多,时间节点多,尤其是现货开始后,对于日内、实时交易电站需要人工及时参与,并没有比较规范和标准的流程来控制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3、数据利用率低
目前,电厂对自身生产数据、市场交易结果数据并没有专业的分析,数据积累的可靠性不高,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针对市场交易信息、需求侧信息、发电信息、发电计划、检修计划、交易规则等信息数据进行建模仍是一个问题。
4、非必要工作量大
导入、导出、报表功能自动化程度低,对于市场交易收益分析、电量、电费统计等方面没有专业的自动化工具。
针对以上新能源发电企业在电力交易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国能日新专家指出,交易电量和价格的精准度要靠高精度预测数据来做保障,需要提高基础数据的利用率,才能为电力交易提供更为精准的辅助支撑,并给出更为合理和客观的交易指导建议;而且需要结合历史电量供需数据和电站收益周期性数据做出应用建模,制定更为适合的交易策略。总体来说,以发电能力分析、市场预测和历史报价辅助决策为核心,对大量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对电站的实时发电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与交易规划设计,能更好地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报价指导。
1、双重预测保障精准度
国能日新的高精度的功率预测、中长期发电量预测双重保障措施,助力发电企业在中长期市场交易中精确预估自身发电量,在现货市场中进行精确的短期、超短期发电能力预测,精准把握现货市场中的日前、日内出力曲线,来辅助发电企业进行电力申报,保证电量精准预测。
2、实现交易量价有据可依
针对不同的交易规则,对电站电量供需比例进行逻辑分析,考虑供需电量的比较标准,提供电量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对电站收益进行逻辑分析,在保证电站收益最大化前提下,制定交易策略。通过电量和收益分析来辅助发电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分配每种交易类型交易多少电量以及电价的预测。
3、提高基础数据利用率
采集的发电主体数据、用电主体数据、交易数据、自身生产等数据通过准确的分析,可以作为交易模型、交易策略制定的基础。
4、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工作流程自动化配置管理、各类信息及数据报表的定制化、收益分析统计、数据查询、对标管理等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分析,有效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通过精准预测、电量电价分析、基础数据利用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可以高效解决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市场化交易面临的问题,能够真正从发电、运行、收益等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提升电站发电能力,保证电站多收益。同时,在整个电力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的行进过程中,对于促进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优先消纳、并网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