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来源:国能日新
近年来,随着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日益增加,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的冲击也愈发明显。同时,随着全国电力交易市场的高速发展,截止2023年1月,全国各地区现货市场进一步推进,除一批二批试点省份以外,其他省份现货市场也陆续进行了模拟试运行,预计2023年将会有大批省份正式开展现货市场。无论在何种市场模式下,高精准的功率预测是实现交易盈利收益的核心,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新能源装机比例的增大,不论是从电网要求还是电站自身利益的角度,高精度的功率预测对新能源自身都尤为重要。其重要性可从几个层面分析如下:
短期预测影响收益
在传统市场模式下,新能源功率预测的考核主要依据两个细则执行,省内现货市场开展以后,大部分省份实行双偏差结算机制。若短期功率预测精度较低,使得日前出清电力与实际出力之间偏差较大时则会导致在实时市场产生较多的偏差积分电量,且此时实时市场价格较低情况下,偏差产生的电量低价上网,会使得实时现货费用整体水平较低,从而影响到新能源电站整体电费水平。此时,相当于新能源电站每个时刻点都会为短期功率预测偏差付出对应的代价。
对电网而言,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偏差会影响电网的有序调度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现货市场开展的省份都会有单独的功率预测精度考核措施。以山东为例,允许新能源电站的短期预测的偏差范围为20%,若超出该范围则取一定比例以省内基数价格394.9元/MWh进行考核。其他省份依据各省实际情况的不同,都会有相关的考核规定。
超短期预测影响考核
在运行日当天,调度机构会依据电站申报的超短期功率预测组织实时市场出清,出清结果会直接影响调度机构下达的发电计划指令。因此,若超短期预测误差较大时,会导致下达的发电计划指令与实际发电能力不符,使场站出现限电或者不能按要求发电的情况。限电会使得场站弃风弃光,浪费发电资源,不能及时完成调度下达的发电计划指令,亦会面临执行偏差考核的问题,然而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会降低电站的发电效益。
长周期预测影响中长期收益
中长期收益作为“压舱石”,是新能源电站电能量电费的主要部分,现如今,各省份中长期交易品种日益增加,时间粒度也更加短,山西、甘肃、山东、宁夏等地都开展了D+2~D+7不等的分时段滚动撮合交易,在市场的高速发展下,如何有效地参与滚动交易是新能源电站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此场景下,首先就需要对未来一周的电场发电功率有较为合理的预测,才能有效的辅助电站交易人员根据中长期的当前持仓量判断电站的剩余可交易空间,可及时的通过滚动交易进行持仓量的调整。
综上来看,高精度的功率预测是电力交易获得高收益的重要依据,是新能源场站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国能日新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功率预测服务,随着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以功率预测技术为基础,国能日新开发了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助力新能源企业精准高效参与电力交易,一方面在中长期市场可依据功率预测适时调整中长期签约量,另一方面在现货市场则可依据自身的交易策略需要合理的制定申报计划,从而达到在现货市场盈收的目的。同时,在超短期功率的高精度预测方面,能够减小新能源场站发电计划指令与实发之间的偏差,保证发电利用率,减少执行偏差的考核。帮助电站做精准的电量申报策略支持与分析,制定最优的交易策略,让交易价值最大化。